读后感:世界的眼睛

这是世界上一群特立独行的人,他们有着敏感的视觉、睿智的头脑、勇敢的精神、执着的毅力、真实的人性……他们持续着图片王国的神话。

马格南——这群人的组织,一个耀眼的名字,一方令人仰望的、群星璀璨的天空,它用平实而又丰富的照片,记录了灾难的痛苦、社会的变革、人类的尊严……向世人展示重大的事件、重要的人物、隐没的部落、消失的遗迹……马格南和马格南摄影师们,犹如世界的眼睛,让我们观察世界,了解世界。

从马格南的历史回顾中不仅可以看到整个摄影史的发展,也看到了这半个多世纪社会历史的变迁。战争造就了纪实摄影的辉煌,和平时代的手机,视频的发展也给未来摄影的道路带来了迷茫。就像书中的讨论中一样,到底是摄影是纪实还是艺术,马格南不知道,我们也不知道。

四个创始人先后死在了前线三个,毫无疑问,马格南的摄影师们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一群人,充满个性,勇敢无畏,一个好的纪实摄影师无疑是有着冒险家的特质,而一个好的冒险家却不一定是能成为好的摄影师,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摄影师除了必要胆量和果决,还要有善于发现的双眼和好的艺术品位,如果再有一些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,就再好不过了。尽管在新闻从业者的戒律中会强调冷静、克制,不被个人观念和情绪所左右,这样才会让事实的呈现中立、客观,但如果将纪实摄影作为艺术映射现实的某种媒介或形式,激情与理想主义仍然是必不可少的。

在本书中,除了对罗伯特•卡帕的生平介绍略微详细,其他很多重要的摄影师,都只能草草带过,因为杰出的作品和人物如此之多,经历和故事又都很丰富,给每个人出一本传记,似乎都不嫌多。让我惊奇的是,马格南的组织形式几乎是现代坏民主的典范,也许是因为摄影师这一职业的独特性吧,所有的人和事情都在强调自由和个性,而缺乏统一的规则和标准,以至于在罗伯特•卡帕英年早逝后,再也没有人能够做这个组织的精神领袖,更没有人可以高效治理和充分发展马格南,于是多年的混乱和濒于崩溃也是不难理解的,而马格南没有最终垮掉的原因,就在于这些摄影师都是行业最顶尖的人物,甚至名垂青史,出色的技术和声望,是很多同类机构无法相比拟的。相对于马格南的故事,其实我更愿意了解摄影作品里的故事,比如那些照片里的人因何而来,遭遇了什么,后来又将如何。

自人类文明学会书写历史以来,记录历史的方式不断改变,摄影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载体,相对于文字它给人的感官建构更为具象,且不易捏造,而相对于影像,人们在观看摄影作品时会拥有更大的思维深度和广度,在接受上不会处于被动,在对事物的认知上或许会更为深刻和有内涵。当然,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观看之道,这是不能勉强的,在一个充斥着所谓“后现代主义”的时代中,所有的观念和表现形式都在不可避免的衰老,我们生活的世界却似乎正越来越年轻,因为社会一直在发展和变化,它永远不缺好故事,无论你在场还是不在场,知道或不知道,总有一些人会在哪里,用摄影记录着时代的变迁。

顺便整理了下马格南四个创始人的一些资料:

Robert Capa

“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,那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。” 卡帕其实挺难写的,因为名气太大了,几乎稍微懂点摄影历史的人都知道。马格南的发起者,创始人之一,没有他就没有这本书。

timg (3).jpeg

Henri Cartier-Bresson

亨利·卡蒂埃-布列松,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,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。被誉为”现代新闻摄影之父”。事实上玩街拍的没有人不认识布列松,玩徕卡的没有人不认识布列松。人需要一种信仰,在街拍的信仰里,似乎第一个膜拜的神就是布列松。并不是布列松是最伟大的,他就像50mm镜头,是其他焦距的参考。

timg (1).jpeg

George Rodger

马格南的另一个创始人,对于非洲大地上的风土人文纪实摄影相当经典,是二次战后重要的摄影大师。

9096a97f0c8bb3bccf2b5c0622de8c22.jpg

David Seymour

西蒙的摄影作品从西班牙内战,捷克独立到其他欧洲国家的历史大事都有,其中最感动人心的是他以孩子为主题的战地摄影作品。

timg (4).jpeg

he